2019年10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722號國務院令,公布《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其實,早在2014年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主題為“簡政放權”以來,國家各部委已相繼出臺了多項措施,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700余項,通過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用政府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譬如,今年2月份,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還被寒冷籠罩之時,地處東北一隅的吉林省卻為建筑節能行業遞來一封暖書—取消建筑節能技術(產品)的認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保溫材料備案。
保溫材料備案制度源自2008年8月2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針對當時建筑節能市場亂象發布的《關于加強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的通知》,其中第四(九)條明確規定:
備案制度初衷是好的,也確實為遏制市場亂象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避免不良廠家的三無產品隨意流入市場。但政策逐層分解落實后,在有些地方就逐漸變了味道:省級備案完還要在市級備案;各級各地設置不一樣的準入門檻條件;對本地企業和外地企業差別對待;甚至與地方檢測機構形成灰色鏈條等等。于是,備案制度,在有些地方就演變成了本地市場的一道壁壘,妨礙市場流通,阻礙企業間的公平競爭,不利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值得肯定的是,從國家提倡“簡政放權”以來,陸續有不少地方主管部門出臺文件,取消或改革保溫材料備案制度,摒除其不合理性和弊端,為行業健康發展注入強心針。
天津·2018年10月·取消全市備案
貴州·2017年7月·取消全省備案
福建·2015年8月·取消全省備案
湖北·2015年2月·取消全省備案
山東·2018年12月·取消地級市備案
山西·2019年4月·薄抹灰系統無需備案
另外,政府不僅在簡政放權,對企業的監督方式也在發生轉變。譬如,今年3月份,國家開始在建筑業企業資質審批環節實行告知承諾制,要求簡化審批流程,完善誠信建設,企業自己對自己負責,政府部門監管重心從事前轉向事中和事后。
因此,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既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也需要充分發揮市場的自由競爭機制,把“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結合起來,才能克服市場的種種缺陷,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綜上所述,政府簡政放權+企業誠信競爭,才是未來行業發展的主流形式。而且我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更多的不合理制度被取締或改革,更多的不合格企業被市場自然淘汰,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行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健康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