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企業需要一流的人才,也需要二流、三流等不同層次的人才,招聘時“定位”(企業在行業中的位置和人員崗位)要準,不宜把人才要求定位得脫離企業實際。這種定位實際上,一方面是企業現實的實力大小、管理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是企業的發展潛力。
職場招聘節目時下很火,很多企業也積極參與其間,一是可以借此給公司打一打免費廣告,宣傳一下企業業務,提升一下企業的形象;二是借此可以找到一些理想中的人才,或者把一些具有創意的項目納入自己的視野。對電視臺來說,參與的企業越多越有名氣,成功率越高,那么收視率也會得到保障。對于求職者來說,若能據此獲得成功,也可以算是“一步登天”,在職場之上有了一個更高更好的平臺。從這一點來說,良性運作的電視職場招聘節目,確實可以達到多贏的效果。
人才的潛力、發展空間與人才的悟性、學習能力是緊密相關的。招聘人才時要考慮人才的潛力、個人發展空間是否能與企業發展的步伐同步。能夠與企業發展趨于同步增長的人才長期留下來的可能性較大,個人超前于企業太多或個人滯后于企業都會造成人才難以長期留下來的隱患。
不過,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換言之,企業在節目中作出的一切承諾,都視為跟求職者簽定了一份口頭合同。依據《合同法》的相關規定,這種承諾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此外,無論從職業道德還是社會公道上講,企業的承諾都應當得到執行,即便因為某種因素不能兌現,也應當給予對方必要的補償。
人無信不立,企業同樣如此。企業可以借電視招聘節目宣傳,甚至炒作,但必須遵守“一諾千金”的底線,不能靠欺騙來賺取人氣,這不僅是對求職者的權益的傷害,更是對公眾信任的一種污辱。假若連當眾的承諾都不能兌現,企業的品質和社會責任就值得懷疑。作為社會細胞,以及市場主體,企業的信譽度應當比生命還重要。很顯然,企業連電視招聘都可以賴賬,連公開承諾都可以拿來作秀和炒作,那么其它作假行為就很容易發生。沒有基本的道德底線,沒有起碼的規則敬畏,這樣的企業就應當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懲戒。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生代求職者的心態和想法也有了極大的改變,招聘工作不可避免的陷入被動的局面,很多企業感覺合適的人才太難招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去人才簡歷庫搜索符合招聘需求的人才,然后主動邀請面試。
版權所有:深圳市新宇網絡有限公司
深圳網監處備案號:440301105615310
粵ICP備11084799號
新宇獵頭·全國服務熱線:0755-85242419
新宇獵頭·業務熱線:0755-85242419 傳真:0755-61673981